发布日期:2025-08-16 07:54 点击次数:54
在信息时代,技术创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日常生活、生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水涨船高。国内各大重点高校,不管是综合类大学还是理工类院校,纷纷集中优势资源布局电子、信息类专业,进军学科前沿,培养高水平人才。
在本科阶段,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专业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研究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与传输、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工科交叉学科,涉及硬件设计(如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如信号处理算法)及系统集成。
根据现有的专业划分,电子信息类专业包含22个专业,具体为: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工程、柔性电子学、智能测控工程、智能视觉工程、智能视听工程。
本科阶段电子信息类专业
在研究生阶段,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同时又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与工程等学科高度相关。
以清华北大、华东五校、“两电一邮”等为代表的高校,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披荆斩棘,在学科前沿的不同细分领域凝聚了显著的优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电子电力领域强校
①清华大学
·优势领域: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类脑计算
作为国内工科门类学科的“天花板”,清华在几乎所有工科领域的学科都有显著的优势,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均在学科评估中获评A,均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子科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之一,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到今天,电子信息所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充,清华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在电子信息领域学科最全、综合性最强的办学单位之一,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超过2万名优秀毕业生活跃在社会各界。
清华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在顶尖的科研平台集群,也在战略导向的科研团队布局,更在深度的学科交叉体系以及紧密的产学研协同生态上。
依托百年的优势积累,清华名家荟萃,并在这些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成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重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主导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深度参与合肥国家实验室的建设。
如今,清华在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类脑计算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攻城略地,拥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最完整的国家级平台谱系,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 “天眸芯” 更是登上了Nature封面,构建全球首个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软硬件平台,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实现256位量子比特芯片,牵头国家脑计划“类脑计算”专项。
②东南大学
·优势领域:毫米波通信、移动通信5G、6G,芯片EDA
东大的电子与信息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之一,后来又融入了浙大、复旦、交大、厦大等名校的相关专业,实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电子、信息相关学科已经成为东大的王牌,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均为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双一流”中“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力担当;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获评A,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在2024年U.S.News世界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名列国内第2、全球第3位……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东大在电子信息相关学科的排名都是顶尖的,并且依托这些学科实力建成了十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强大的实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学术带头人在这里引领科技前沿。
著名通信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担任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计算电磁学和电磁超材料领域专家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江国家实验室太赫兹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著名移动通信专家王江舟,长期致力于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此外,还有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教授,IEEE Fellow洪伟、高西奇、王承祥、金石、黄永明、许威、曾勇、黄庆安等人都是国内外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者。
有这些响当当的科学家坐镇,东大在毫米波通信、移动通信5G和6G、芯片EDA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大奖。
③复旦大学
优势领域:集成电路、脑机接口、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复旦不仅是文理强校,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工科领域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在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学校打造了许宁生院士、刘明院士等人为代表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相对于传统电子信息强校而言,复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脑机接口、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前沿方向,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集成电路领域,研究团队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研发出了多款高性能的芯片。学校主导创建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全国高校唯一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重实验室,在高速SerDes IP核、硅基光电子集成方向突破技术封锁,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端芯片设计源头创新中心和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引擎。
在脑机接口领域,复旦的研究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团队通过对大脑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实现了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对生物医学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上海交通大学
优势领域:量子信息、人工智能芯片
作为传统工科强校,上交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相关领域一直保持稳定的优势。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交通大学电机科设立的有线电信门和无线电信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厚积而薄发。今天,上交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均为A类学科,并且双双入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遥遥领先。
上交定位于人工智能芯片前沿探索者与量子光电子产业化引领者,背靠张江科学城打造“芯片-算法-系统”闭环生态,打造了毛军发院士、金贤敏教授等领导的强大科研团队。在这些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上交打造了光子传输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引领行业前沿发展。
近些年,上交在电子信息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设施开发脑机接口芯片,助力渐冻症患者意念打字速度达每分钟12字符,刷新全球纪录;攻克5G毫米波射频芯片封装技术,降低华为基站芯片成本30%;建成全球最长城市量子通信网络(450公里) ,量子密钥分发速率突破1Mbps……
同时,依托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强大的产业优势,上交联合多家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莘莘学子搭建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持。
⑤电子科技大学
优势领域:太赫兹技术、抗干扰通信、雷达
“两电一邮”堪称国内电子信息领域最强组合,而电子科技大学(成电)又是其中唯一一所“985高校”,也是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今天,成电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同时获评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取得A的好成绩,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实力十分强劲,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很高的声誉。
成电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360余人次,包括通信技术学科带头人李乐民院士、物理电子学带头人刘盛纲院士、电磁功能材料专家邓龙江院士等行业内鼎鼎大名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引领下,成电创建了30余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雷达、微波通信领域、太赫兹技术形成了绝对优势。
依托行业先进平台,成电研究团队在 5G 关键技术、网络架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推动5G/6G通信芯片自主化;在太赫兹源、探测器、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研发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和雷达系统在国防、民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优势领域:雷达信号处理、通信工程
西电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源流,可谓十分深远。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是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直到今天依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实力担当。作为国内最早开设雷达、微波天线、信息论、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西电已经成为我国雷达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在学科建设方面,西电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同时,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双一流”。
西电汇聚了电子机械工程专家段宝岩院士、微电子学专家郝跃院等多位行业领军人物,有国家级人才328人次。在这些学者的带领下,西电创建了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8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包括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领先平台。
在雷达领域,西电团队研发的雷达系统在性能和功能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团队研发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在军事侦察、地形测绘、资源勘探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应用;在密码学领域,西电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团队在密码算法设计、密码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为我国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信息安全领域,西电的研究涵盖了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等多个方面,其研发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能够有效保障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⑦北京邮电大学
优势领域:5G架构、空间信息网络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邮电大学,北邮在信息通信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
北邮汇聚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包括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的陈俊亮院士、移动通信技术专家张平院士等。这些学者长期致力于打造信息通信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建了包括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信息通信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今,北邮参与国家 5G 标准制定,其研究团队在 5G 关键技术、网络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牵头制定ITU-T光芯片测试标准12项,6G白皮书光通信章节国际认可度第一,为我国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北邮在 5G 网络切片技术、边缘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 5G 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太赫兹通信芯片(0.3THz),获MWC 2023突破奖,传输速率达1Tbps。
除了这七所高校之外,国内还有多所院校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强劲的实力,呈现出一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北京大学的智能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通信、华中科技大学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北京理工大学的雷达信号处理等都是各自领域佼佼者。这些高校在各有千秋,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共同推动了我国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快三彩票计划骗局全过程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